基系统的安装和模块的选取 配置好基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建造一个非常稳定的基础还可省去以后编译内核的麻烦不过 bf内核的选项非常繁多过程和编译内核相似对新手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以后自己动手编译内 核很有好处 我的系统为win和debian 两块硬盘第一块硬盘上的几个分区都为fat格式win装在c盘对应的是/dev/hda 第二块硬盘上的第二个分区为linux分区对应的是/dev/hdc后面跟了个swap分区 配置 creative sblive! sony multiscansx winfast GeForce pro Dlinktxlogitech wheel mouseadsl 安装基系统 先插入rescue软盘会提示你使用的是bf内核然后插入root软盘进入安装菜单 一分区 如果使用debian而你对分区一无所知的话建议你不要使用debian我的事先已分好可以选 extextReifer格式建议选ext其实Reifer也已经相当的稳定速度更快 二Install kernel and Drivers Modules 这个是重中之重应该仔细的选取你需要的选项选项繁多要耐心 选hard disk 选 /dev/hda (根据你放驱动文件的位置决定c:对应hda) 选list让它自己搜索找到后会自动加载到/instmnt/images/bf configure device driver modules 注意许多模块已经自动的加载到内核所以有一些模块你没找到不要着急选取你所需要的模块如果你以 后发现一些模块缺少可用modprobe手动加载 下面列出一些重要必须加载的模块加号表示选减号表示不选 block 〉+nbd paride > + paride 并口ide支持 char > busmouse bus mouse support 有总线鼠的话选取用其它类型的话如usb不要选 〉+lp 并口打印机支持 有的话选 〉msbusmouse 微软总线鼠 有的话选 agp 〉+apggart drm >i >mga >r >radeon >tdfx 以上有的话选 gameport 有的话选 mwave rio ic ide >idetape 有的话选 ieee 这个不太懂技术介绍请看 input >+evdev >+input >joydev 有的话选 >+keydev >+mousedev isdn 我的是adsl所以不选 md multiple disks(RAID)用RAID的选普通人不用 dia/radio dia/video ssage/fussion ssage/io 智能输入/输出(IO)技术技术介绍请看 >+ioblock >iolan >+iopci >+ioproc parport 并口支持如果有并口设备的话选 〉+parprot > +parportpc pnp scsi 我没有 scsi/symcxx sound 声卡配置选取你的声卡芯片 sound/cs sound/emuk 用sblive!的朋友有福了选了这个就好了同时在sound中会自动选取一些选项 usb 用usb的朋友注意了小心选取如果你使用usb鼠标的话以下必选 〉+hid > +usbuhci > +usbcore > usbkbd 有usb键盘的朋友选 〉+usbmouse usb/serial usb串口支持有的话选 usb/storage 有的话选 video video devices (ieframebuffers) 使用帧缓沖主要是在控制台下启用中文支持类似ucdos想试试的朋友可选建议不选 /video/aty /video/riva 对应tntGeForce芯片建议不选 bonding bonding drvier support 用于绑定多条线路一般不用 >+bsd_comp >Dummy net drivers support 建议不选不懂的话会给你配置上网带来麻烦 >plip >ppp_async ppp support for async serial 用猫上网的话应该选上 >+ppp_deflate >+ppp_generic >+ppp_synctty >+slhc >+via_rhine 我用的是dlinktx所以要用这个驱动大家选取自己对应的驱动 appletalk arcnet fc irda 红外线我没有 sklin skfp tokenring tulip wan 我用不到 wan/lmc wireless fs 访问不同的文件系统 >+binfmt_aout >+binfmt_misc fs/affs 不知道 fs/atuofs 不用选了不过你用的是无盘工作站要选 fs/coda fs/hfs fs/hpfs fs/minix fs/modos +一定要选不用我说 fs/ncpfs fs/nfsd + network filesystem fs/nls 系统多语言支持选取以下 nls_big nls_cp nls_cp nls_gb nls_iso nls_utf /appletalk /econet /ipv /ipv/netfilter 主要是关于联网象代理nat等 /ipx 局域网联网可能会用到 /irda /irda/ircomm /irda/irlan /netlink 可选我也太清楚有什么用 /wanroute arch/i/kernel >+apm >+cpuid >+microcode >+msr 三configure the hostname 填一个你喜欢的主机名 四Install the base system 和安装驱动的步骤类似 harddisk /dev/hda (对应c盘) list 自动搜索找到后装好 五make system bootable 这个是关键关系到你的系统是不是能很方便的引导 象我一样装了双引导而且第一个硬盘的MBR已经被win的引导管理器使用我不想MBR被lilo覆盖而用 win的引导管理器的话以下方法我认为是最好的 提示/dev/hda : Install LILO in the MBR /dev/hdc :Install LILO in the root partions boot sector(hdc是我的linux的安装位置) 我选第二个让引导信息安装在分区hdc的引导扇区上一共字节而不覆盖第一个硬盘的MBR即hda的第 一个扇区上这是关键如果你用的是win+debian那你就选第一个 提示Lilo will try to boot from a disk that is not your first IDE or scsi diskIts possible that your BIOS doesnt supportDo you want to install the MBR anyway? 提示警告信息没关系选yes 提示 Include View Ignore 选Ignore 提示Install a master boot record on /dev/hdc? 选no这样的话我们就把引导信息放在/dev/hdc的第一个扇区上 接下去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win的引导管理器找到这个引导信息呢?看下面 按ctrl+alt+F 切换到另外一个控制台回车mkdir c 建一个目录没关系这个目录是建立在内存中的 充启后就没了而且/下的目录结构都是零时的 mount t vfat /dev/hdc /c加载分区hda到c目录下 dd if=/dev/hdc of=/c/bootsectlnx bs= count= 意思是把hdc第一个扇区字节的内容拷贝到文件bootsectlnx并放到你win系统盘下和的引导 信息放在一块当然你也可以放到其他的分区莫个目录下 用编辑器nanotiny 编辑c:\bootint 加如c:\bootsectlnx=Debian Linux 这样的话引导菜单中就多了一项Debian Linux来引导debian 采用这样的方法看似复杂但很管用对redhat蔓德拉等都管用而且不破坏win的任何东西如果你 想重装debian只要装好后按以上步骤把bootsectlnx拷到c:\如果重装win的话只要备份 c:\bootsectlnx装好后拷回来修改bootini就行了 要提醒一下每次对lilo进行修改重新安装(lilo A /dev/hdclilo b /dev/hdc)后如编译并使用了一 个新的内核而重装了lilo那么引导信息也就改变了必须重新 mount t vfat /dev/hdc /c dd if=/dev/hdc of=/c/bootsectlnx bs= count=切记 六make a boot floppy 用来当硬盘引导出问题时用软盘引导 说明由于选项过多打字时未免仓促个别地方可能失误大家多提意见 本文适用于个人用户涉及安装时的一些重要的步骤没有涉及到一些网络方面的应用如nat等而且个人的配置有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希望大家如果有问题尽量提出来讨论不过如果按我的方法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